▌前言
在全球碳中和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欧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能源体系的绿色转型。而在这波浪潮中,罗马尼亚通过 差价合约(CfD) 招标机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和规模,构建起自己的可再生能源格局。2024 年至 2025 年两轮招标合计分配容量约 4.2 GW,远超其在欧盟复苏与韧性计划(RRP)下设定的 3.5 GW 目标。这一成绩不仅展现出其政策执行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可复制经验。
01 两轮招标总览:
增量与结构的深刻变迁
1、规模与节奏:持续加速的竞拍节奏
第一轮(2024 年底):
中标容量约 1,528.4 MW
第二轮(2025 年中):
中标容量扩大至 2,748 MW
两轮合计约 4.2 GW,超出原定目标,标志着市场的巨大潜能被迅速释放。
2、技术构成:光伏扭转局势,风电稳步前行
❈ 光伏的爆发:
第一轮中,光伏容量约 432 MW,占比 28%。
第二轮中,光伏跃升至 1,488 MW,占比达 54%。
项目数量也从 11 个激增至 26 个。
❈ 风电的坚挺但被动:
风电容量从 1,100 MW 增至 1,260 MW,但占比降至 46%。
项目数由 10 个升至 23 个,单体规模有所压缩。
结构性的变化清晰可见:光伏已从追赶者快速跃升为市场主角,而风电则更多地以稳定性和成熟度作为支撑。
02 价格演变:
光伏断崖式下跌与风电微调
1、光伏:成本红利引爆价格战
第一轮平均中标价约 50.5 €/MWh
第二轮平均价降至约 40.4 €/MWh
最低中标价达 35.77 €/MWh,刷新市场想象
这一趋势表明,光伏在罗马尼亚已具备与传统化石发电乃至市场电价的直接竞争能力。
2、风电:在成本压力中稳住阵脚
第一轮风电平均中标价约 68.4 €/MWh
第二轮中标价提至约 73.9 €/MWh
虽然风电价格略有上行,但在成本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其稳定性本身就是竞争力的体现。
03 技术与经济逻辑:
两条曲线的背后驱动力
❈ 光伏:技术创新+规模红利双轮驱动
1. 电池技术迭代加速:从 N 型、TOPCon、HJT 电池,到双面发电和智能跟踪结构,效率提升加速压降。
2. 全球化供应链优势释放:光伏产业链高度成熟,中国主导全球制造,使设备成本持续下探。
3. 大规模项目摊销效应显现:集中式、规模化的光伏开发能将土地、设计、并网等固定成本大幅摊薄。
❈ 风电:成熟周期下的结构压力与内功强化
1. 原材料与组件成本上行:风机制造依赖钢材、稀土、精密部件,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2. 物流与工程挑战更严峻:塔筒、叶片、吊装等大件运输、安装难度高,对基础设施要求高。
3. 技术升级弹性递减:大型化、长叶片、智能控制是趋势,但带来的成本和运维复杂性也在同步上升。
因此,在当前阶段,光伏集中在快速降本增效的窗口期,而风电正进入一个更聚焦质量、效率与系统配套的内生优化阶段。
04 罗马尼亚市场格局:
国际资本主导,本土依附生存
龙头企业抢滩:资本、经验、规模的较量
图丨本次主要中标企业
文章推荐: